ob体育

2025年10月13日,ob体育 “聚学讲堂”暨2025年度翻译系校庆学术讲座在外语楼217研讨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魏伶珈教授主讲,围绕耶稣会索隐派教士对中国经典的跨文化重释作学术报告。讲座由翻译系帅司阳老师主持,上海社会科ob体育 宗教所李强博士作为与谈嘉宾应邀出席,ob体育 的众多本硕博学生到场参加。

讲座伊始,魏伶珈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报告题目中越界的两层含义。一指其学术研究角度的创新性越界,打破了以往单一研究利玛窦等传教士适应政策的知识史叙事,修补了翻译史研究领域的断裂地带;二指索隐派教士通过预表释经进行的中西越界文化重释。

随后,魏教授进一步从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了索隐派教士对中西两界的同步占位与互占互构。第一,经典与神话重释方面。索隐派教士在翻译《易经》《山海经》的拉丁文手稿中,对耶稣进行中国神话化,将麟、岁星视作耶稣降生的预表,将六十四卦视为上帝留下的神秘符号,而在面向清廷的中文手稿中,则以先天八卦、象数及义理解释堕落、救赎等《圣经》母题。第二,地理知识重构方面。索隐派教士将《山海经》的神话地志视作基督在华启示遗痕的地图注脚。例如,马若瑟根据《山海经·卷二》,认为《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在昆仑山附近。第三,人与非人符号的解释。索隐派教士将乾卦上九中的亢龙视为撒旦的预表,而将坤卦上六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战役,视作耶稣和撒旦作战的预表。而《山海经》中,如螣蛇、鬼斗等兽则被视作撒旦的衍像。螣蛇被改写为引诱夏娃的“蛇”的对应像,而鬼斗其具有的九头、夺魂、不详特征则比附为撒旦的夺命特性。最后,从受众与权力关系的角度看,索隐派教士形成了双语-双受众的文本策略,在交予欧洲学界和教廷的拉丁文手稿采用图文并译的方法,而给中国宫廷的文本则仿照汉文体制撰写。

最后,魏教授得出结论,索隐派尝试建立以东证西、以西释东的循环授权机制,使极具争议的同源-预表命题得以在双重权力场得以接纳。在早期全球交流中,翻译不仅仅使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对权威结构进行策略性地编码和再解构。索隐派教士通过此种策略,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地互文网络。

对谈环节,李强博士高度肯定了此次报告成果,认为其为更全面了解索隐派教士的思想做出重要贡献,跳出了原有的学术研究框架,为理解索隐派教士在中西双方文化差异困境中的破局之法提供了全新思路。李老师就索隐派策略对当下全球交流的启示与魏教授进行交流,魏教授提及应进行跨宗教对话,增进不同宗教及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本次讲座围绕索隐派在中西交流中的越界性翻译,梳理了经典与神话预表的四个方面,为研究翻译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进一步弥补了翻译史研究领域的空缺。问答环节,魏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一一解答了大家的问题,主要涉及索隐派的研究方法对后来其他相似思想的影响及其传教事业在民间的影响。

魏伶珈,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学系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副教授,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翻译史研究》副主编,曾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其研究方向为明清传教士典籍翻译,著有Chinese Theology and Translation: The Christianity of the Jesuit Figurists and their Christianized Yijing (Routledge,2019),《道德经旧注精编》(三联,2020),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ob体育
ob体育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